臨朐石門坊
石門坊,亦稱石門房,又名石門山,位于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,山勢曲結南向,兩峰對峙如門,故名。奇觀天成的石門“晚照”,居臨朐八大景之首,早在殷商時期,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。殷商臨朐之城為逄國,石門山為逄國轄地。逄國國君(伯爵)逄陵為朝廷忠臣,人們為追念其功德,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。到了唐代,增建廟宇,刻佛像,已成為名勝之地,黃冠緇流,騷人墨客,云集于此,遁跡觴詠。宋、元、明時建成佛塔、神龕。清代、民國時期,續增摩崖刻石,新建文昌殿,構成了古代建筑群。石門坊位于臨朐紙坊。
石門坊有八洞:龍洞、三元洞、仙人洞、懸天洞、尊天洞、串門洞、 盼僧洞。其中尤以龍洞、三元洞為最。洞勢各異,驚險誘人。
石門坊因山石常年溶蝕形成許多洞穴,如懸鏡洞、仙人洞、知府洞、盼僧洞、三元洞等。距今三千多年的逄公廟始建于殷商,現存的70余尊摩崖石刻佛像,多系唐天寶年間建造。逄公廟東側,清康熙四年衣于帝題刻于陡崖石壁上的“晚照”兩個大字,渾厚流暢?!罢铡笔掠袖镐溉聟R為池,既另天池,池水清澈。因當時林木遮天,亭午不能現日,唯日薄西山時,一束光柱透過天然山凹,直射“晚照”,光彩頓現。另天池中,“金紙”墨跡,兼收如大紅葉,倒映池中,景色別有洞天。太平崮景點中,魁星樓為主體建筑,樓呈六面,室居其中,周圍轉廊。正門上刻有“魁星”二字。其余四座山廟除文昌閣座西面東外,皆座北面南,門兩側均鏨楹聯。該造型古樸典雅,雕塑玲瓏,布局自然巧妙,猶如一座大古建筑群的縮影。
該旅游區配套齊全,有供電專線,程控電話,1萬多平方米的停車場一處,668平方米的賓館一處,1650平方米仿古合院5個,可容納200人就餐,80人住宿,綜合門市部3處,流動性商業服務點多處。仲臨公路與石門坊旅游專線公路相接,旅游專線公路為瀝青路面,長六公里,路面寬為六米,四級標準。另有迂回道路三公里,以備高峰期車輛分流。停車場為砼地面,可容納車500多輛。旅游最佳時間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1月上旬。該區特產有金絲柿餅、柿子煎餅、桑皮紙等。林果以蘋果、山楂、梨、柿子為主。